第一代(1946~1958):电子管数字计算机,采用的主要元器件是电子管。第二代(1958~1964):晶体管数字计算机,采用的主要元器件是晶体管。第三代(1964~1971):集成电路数字计算机,采用的主要元器件是集成电路。第四代(1971年以后):大规模集成电路数字计算机,采用的主要元器件是大规模集成电路。
用的真空电子管,那台机器有一间房子那么大。电子管,是一种最早期的电信号放大器件。被封闭在玻璃容器(一般为玻璃管)中的阴极电子发射部分、控制栅极、加速栅极、阳极(屏极)引线被焊在管基上。利用电场对真空中的控制栅极注入电子调制信号,并在阳极获得对信号放大或反馈振荡后的不同参数信号数据。
ENIAC以电子管作为元器件,所以又被称为电子管计算机,ENIAC原来是计划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服务的,但它投入运行时战争已经结束,这样一来它便转向研制氢弹而进行计算。当它退役时,计算机技术与氢弹技术都有了很大的发展,从这点看,ENIAC的应用面很窄,它的社会意义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广泛。
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在1946年2 月14日问世。它由17468个电子管、6万个电阻器、1万个电容器和6千个开关组成,重达30吨,占地160平方米,耗电174千 瓦,耗资45万美元。这台计算机每秒只能运行5千次加法运算,或400次乘法,比机械式的继电器计算机快1000倍。
1、智能手机,可以被描述为一个“1+1=”的公式,“掌上电脑+手机=智能手机”。从广义上讲,智能手机除了具备手机的通话功能外,还具有PDA的大部分功能,特别是个人信息管理以及基于无线数据通信的浏览器和电子邮件功能。
2、主机上有电源开关、复位键、硬盘指示灯和电源指示灯。电源开关是主机上最大按钮,它的作用是开关电脑;而复位键通常在玩电脑死机的时候,按一下电脑就会重新启动;电源指示灯这个小绿灯,在打开电脑后会一直亮着;当读写硬盘上的数据时,硬盘指示灯会亮起来,它是指示硬盘工作情况的。
3、用说明方法介绍一种事物——智能手机。智能手机是一种集通信、娱乐、信息、工作和学习等功能于一体的电子产品。它采用了高科技的技术,拥有了越来越多的功能和特点,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
4、我身边熟悉的事物是电脑。电脑是一种具有计算和处理信息能力的电子产品,可以满足人们在生活和工作中对于信息的存储和处理需求。我们可以通过鼠标和键盘对电脑进行操作,完成各种任务。
5、用不同的说明方法介绍一种事物如下:描述特征:通过描述事物的特征、外貌、功能、组成部分等方面来进行说明。例如,如果要介绍一种食物,可以描述它的颜色、形状、口感、味道等特征。讲述过程:通过讲述事物的制作过程、运作原理、发展历程等方面来进行说明。
电子纸的发展史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阶段:起源与背景:电子纸的概念源于对传统纸张的替代需求,特别是在环保压力日益增大的背景下。古代纸张从甲骨、竹简到丝绸,再到蔡伦的造纸术,展示了文明的进步。而今,电子纸作为纸张的数字化替代品,旨在减少纸张消耗,实现科技与环保并行。诞生与应用: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电子纸应运而生。
电子纸发展史,一文带你了解电子纸前世今生从纸张到电子纸的转变我国古代的纸张发展,从甲骨到竹简,再到丝绸,展示了文明的进步。蔡伦的发明,不仅推动了造纸技术的革新,而且影响了全球。而今,面对环保压力,电子纸的出现,如一股绿色的革命,减少了纸张消耗,走上科技与环保并行的道路。
电子纸和电子墨的研究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日本松下和施乐公司分别开始了电泳显示技术的探索。然而,最初的尝试因为显示寿命短、不稳定和彩色化困难等问题而暂时中断。1997年,E-Ink公司,由朗讯、摩托罗拉等创立,凭借电泳技术推出了电子墨水,推动了电子纸技术的显著发展。
电子纸,英文名为E-paper,主要依托电泳显示技术(Electrophoresis Display,EPD),全球超过90%的电子纸产品采用这种技术,使其与电子纸几乎成为同义词。它的显示效果酷似纸质,能有效减轻阅读者的视觉疲劳,提供接近纸张般的阅读体验。
电子纸作为一种先进显示技术,自1999年EInk公司推出使用电子墨水屏以来,已经实现了从经典的黑白显示到实现八种原色全色域的飞跃。相较于传统显示屏,电子墨水屏具有双稳态的特性,即只有在像素颜色变化时才耗电,关电源后显示屏上画面仍可保留,同时,它模仿了纸质阅读的视觉观感,具有极高的实际应用价值。
约2000年前,中国东汉人蔡伦发明了造纸术,从此世界文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文明籍此曾领先世界1000余年。今天,电子纸技术又将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一场怎样的变革呢?电子纸技术实际上是一类技术的的统称。
我觉得在未来时代,鉴于地球上拥挤的交通,稀少的土地,空中交通肯定比现在先进得多。那个时候,不用人工操作,用大脑意识波控制的飞行器,应该是有的吧。 当我想要了解这个飞行器,首先打开电子屏,查看它的使用说明。
结果你买了衣服和杯子,衣服你放在衣柜里欣赏就是不穿,可能是因为衣服太小了,而你又发胖,你还知道了一件事,就是朋友身上的衣服,其实根本不适合你穿。你穿了并不好看吧。描述一件诞生在未来、你不知道该怎么用的电子产品。
选择一样今后要传给曾孙的小物件,写信向孩子解释为何选了这样东西。用第三人称描述自己的外貌和性格——就当自己是书中的人物。描述一件你曾经特别渴望,到手后却从未用过的东西。描述一件诞生在未来,你不知道该怎么用的电子产品。列出你童年住所附近的树名。
现在还很难说哪一种方案更有前景,只是量子点方案和超导约瑟夫森结方案更适合集成化和小型化。将来也许现有的方案都派不上用场,最后脱颖而出的是一种全新的设计,而这种新设计又是以某种新材料为基础,就像半导体材料对于电子计算机一样。研究量子计算机的目的不是要用它来取代现有的计算机。
也不是任何国家都能制造出来的,对于个人的公司来说比如微软,他们虽然也在研究,但是却并没有什么突破性的进展。
量子计算机早就有了,是加拿大的科学家做的。只是,就像所有刚刚出生的婴儿一样,他并不会做任何事情,还要花一点时间进行运算体系的建立,就像INTEL的X86指令集一样,不过量子计算机的确指日可待了。
1、电子技术是欧洲美国等西方国家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开始发展起来的新兴技术,最早由美国人莫尔斯发明电报开始,1875年美国人亚历山大贝尔发明电话,1902年英国物理学家弗莱明发明电子管。电子产品在二十世纪发展最迅速,应用最广泛,成为近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第一代电子产品以电子管为核心。
2、电子技术起源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至20世纪已成为发展最为迅速、应用最为广泛的科技之一,标志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第一代电子产品以电子管作为核心组件,其缺点包括体积庞大、耗电量大和寿命短暂。1904年发明了电子管,而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重约30吨,使用了18000个电子管,功耗达到25千瓦。
3、电子技术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开始发展起来的新兴技术,20世纪发展最为迅速,应用最为广泛,成为近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第一代电子产品以电子管为核心(1904年),其特点是:体积大、耗电、寿命短(灯丝寿命)第一台电子计算机重30吨,用18000个电子管,功耗25千瓦。
4、计算机是人类社会进入信息时代的基础,但它是因战争而诞生的。1943年,为破译德国的密码,英国数学家阿兰·图灵设计了第一台名为“巨人”电动机械式计算机,虽然这仅仅是一台用于解码的假想计算机,但却开创了计算机技术发展的先河,从此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
5、年,英国发明家贝尔德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电视机-机械电视。其工作原理只能用机械扫描摄取图像,分辨率为30线,重复频率为每秒5帧,因此第一台电视其实算不上电子产品。1933年,兹沃里金研制成功可供电视摄像用的摄像管和显像管,发明了现代电视机的雏形-电子电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