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资讯 > 公司新闻
地铁土建技术创新(地铁建设技术)

广州地铁14号线二期引入施工新神器

近日,随着最后一块预制构件螺栓紧固完成,广州地铁首个在煤炭采空区上建设的地铁站——十四号线二期彭边站车站内部结构预制拼装完成,这也是国内首例采用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预制拼装施工工艺建设的地铁车站。

地铁十四号线二期呈南北走向,北接十四号线的嘉禾望岗,南抵现有的广州火车站,线路全长约19公里,均为地下站。鹤南站为该线的第二座车站,北连彭边站,南连创意园站,位于106国道与军民路交叉路口南侧,车站设为地下三层。车站长155米,车站标准段基坑开挖深度为213米。

细心的乘客可能会留意到,在地铁二号线公园前站往万胜围方向的站台上,站台与列车车门之间的空隙小过其他线路,这是地铁公司特意在宽大缝隙处加装了防护踏板。据悉,1-4号线将全面进行如此“改造”,使乘客上下车更加安全。

年。根据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的《广东省2022年重点建设项目计划》得知,广州在建地铁新线的建设起止年限有新调整,十四号线二期的竣工时间延迟一年,预计于2024年完工。

广州地铁十四号线二期计划于**2022年12月**开通。截至2022年12月3日中午11点钟,广州地铁14号线二期全线的土建施工工程已经累计完成了12%左右。还有,广州地铁14号线二期全线的8个区间中,已经有1个区间已顺利贯通,其余的7个区间也在进行前期准备施工。

广州地铁2号线建设与创新项目获奖

近日,广东省公布评审出的2004年度科学技术奖项。经铁道第二勘察设计院勘察设计建成的广州地铁2号线建设与创新项目,被授予广东省科学技术特等奖,并获得广东省政府的奖励。

月16日凌晨4时许,经过13小时的连续作业,由中铁二十五局承建的广州黄埔有轨电车2号线跨广深高速高架桥首联现浇连续梁成功浇筑,标志着项目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黄埔有轨电车2号线跨广深高速高架桥全长517米,需跨越“中国最繁忙高速公路”广深高速公路,是全线重点控制线工程。

历时近2年的原地铁二号线三元里至琶洲段(不含晓港、赤岗站)LED节能照明示范工程已于最近完工,14个地铁站的公共区普通照明系统共更换了LED灯具7527套,车站整体照明均匀度较改造前提高近10%,一年节电量高达245万度。

年12月,广州2号线引入“中国标准”地铁列车,采用GOA4级全自动驾驶技术,运营效率与安全性大幅提升。2023年3月,广州2号线与佛山地铁2号线实现便捷换乘,方便跨市出行,促进广佛两地经济文化交流。

广州地铁2号线自1998年开始建设,经历了多个重要节点。1998年7月28日,首座车站海珠广场站动工,标志着线路的正式启动。2001年2月14日,市二宫站施工中发生水管渗漏事故,导致一名施工人员不幸遇难。

克泥效及克泥效工法在地铁盾构施工中被广泛应用

1、克泥效及克泥效工法在地铁盾构施工中的创新应用,极大地提升了施工安全性与效率。此技术主要应用于盾构施工中的关键环节,包括沉降控制、盾构机始发及接收、土压保持、姿势控制、空洞填充、防止喷涌、协助换刀、小半径转弯的超挖部分填充及地上加固时的换刀降低被困率。

2、总工宋思文说,下穿过程中采用“克泥效”工法,在盾构掘进过程中,注入可以即时达到止水、充填效果的特殊材料——“克泥效”,实现底层零损失,控制沉降系数。记者采访中了解到,项目部还在现场设置试验室,重点研究渣土改良工艺,最终有效避免了出渣喷涌、盾尾漏水、沉降超限等风险,有效控制了地层变形。

3、在侧穿桥桩和其他构筑物时,采用了克泥效工艺,有效防止了构筑物和路面沉降,达到了设计及规范要求。据了解,哈药路至公路大桥路段两侧紧邻居民楼,哈药路高架桥纵穿车站,此次盾构施工需要侧穿13根桥桩,其中距离最近的桥桩只有0.7米。

4、据了解,此次盾构下穿前,共计10处既有桥墩完成托换。此外,为确保盾构连续不间断掘进,在穿越期间,不断优化渣土改良,严格控制出渣量和注浆量,同步采用“克泥效”工法,即使用止水、充填及支撑等特效填充剂填补盾体壁后空隙,有效控制桥墩沉降。经监测,在盾构区间双线贯通后,桥墩沉降值符合国家标准。

5、同时,采用深孔注浆、下行线安装支撑台车、加密施工监测、使用“克泥效”,下区间在叠落段采用深埋加强多孔注浆管片,在上、下区间间距小于3m的部位采用深埋加强钢纤维多孔注浆管片等施工措施,确保隧道施工安全可靠,并对前进路高架桥地表及周边建(构)筑物沉降进行精准监测,确保盾构叠落区间的顺利贯通。

苏州地铁7号线创新江南复杂地质地铁建设技术

近日,“苏沪同城”地铁建设重点工程苏州地铁7号线白荡南站和扬东路站率先封顶,标志着全线建设取得重要进展。据介绍,苏州地铁7号线全长40.4公里,线路呈南北走向,共设33座车站。建设者在施工中,创新出一套我国江南地区复杂地质地铁建设技术方案。

近日,随着盾构机破土而出,中铁二局苏州地铁7号线5标中央公园站至中新大道西站区间右线盾构顺利接收,为后续工程打下坚实基础。

技术难题 地铁建设中可能会遇到一些技术难题,比如地质条件复杂、设备更新升级等。这些问题需要时间和资源进行解决,可能会导致工程延期。为了确保地铁的安全性和运营效率,解决这些技术难题是至关重要的。总结,地铁7号线延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工程复杂性、资金问题、疫情影响以及技术难题等。

月7日,7号线福建路站道路盖板下最后一块顶板顺利浇筑完成,标志着地下三层车站——福建路站主体结构完成。7号线福建路站长279m,与5号线福建路站形成十字交叉换乘车站,受场地限制,采用半盖挖法进行开挖,该车站地质复杂,且主体基坑地质差、开挖深、周边房屋密集,同时6条管线横跨基坑。

近日,广州地铁七号线二期大学城南至深井区间(以下称大深区间)右线隧道盾构机破墙而出,标志着该区间隧道实现双线贯通。此外,大沙东站主体结构顺利封顶,为车站全面转入附属结构及机电安装施工创造了条件。改进工艺攻克复杂地质施工挑战 大深区间左线隧道长约2623米,右线隧道2608米。

深圳地铁7号线全线区间共有27个,其中采用盾构法施工的区间有21个,盾构区间单延米约33371m。根据施工筹划,7号线总共拟投入23台盾构机进行施工,首台始发的“雄风1号”盾构机是根据深圳地铁建设的复杂地质条件而量身定做的土压平衡式盾构机,其开挖直径为6。28米,主机重量超过500吨。

地铁施工有哪些创新课题可以研究

地铁施工有土建、机电安装、信号、强弱电、铺轨、供电等很多项目的 勘查、试验、调查研究及详细技术经济论证的基础上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根据咨询评估情况,对工程项目进行决策。根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设计文件。初步设计经批准后,做好施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常州地铁1号线自研牵引及辅助系统装车考核项目作为常州地铁集团的重点科研课题,在研究过程中投入测试人员近2500人次,先后完成软件完善修订约60个版本。

此外,厦门海域为野生保护动物白海豚的活动区域,工程实施过程中,专门建立了白海豚保护方案,保障了海域生态。

深圳地铁25号线有效防止地表沉降

1、深圳轨道交通二期工程正加紧进行,上百公里的线路挖掘中难题不断。8月20日,由市政府组织召开的地铁5号线工程建设管理现场交流会透露,5号线多个重难点标段在施工时进行技术创新,通过小间距隧道变单洞大跨隧道、围钢筋混凝土支撑等方法,有效防止地表沉降。

2、地表沉降值大于隧道拱顶下沉值 在深圳地铁一期工程施工中,沿线地表沉降值普遍较大,特别是洞顶有砂层的地段,沉降值一般为100~200mm,个别点达250mm以上;而洞内拱顶沉降值相对较小,最大100mm左右,洞内周边收敛值不超过10mm。 (2) 开挖对地表影响范围大 隧道开挖引起地表沉降范围大。

3、在地下工程施工中,由于土体开挖,会造成应力释放,继而造成地表沉降。为防止地表过度沉降造成危害,在地下工程开挖完成后,往往需要及时采取注浆技术进行回填注浆。图1-8是深圳市向西路人行地道工程回填注浆照片,图1-9是广州地铁越秀公园-三元里区间隧道盾构施工回填注浆照片。

4、由于地铁工程一般位于建筑物密集的城区,因此深基坑工程的主要技术难点在于对基坑周围原状土的保护,防止地表沉降,减少对既有建筑物的影响。明挖法的优点是施工技术简单、快速、经济,常被用为首选方案。但其缺点也是明显的,如阻断交通时间较长,噪声与震动等对环境的影响。

5、浅埋地铁车站和区间隧道经常采用明挖法,明挖法施工属于深基坑工程技术。由于地铁工程一般位于建筑物密集的城区,因此深基坑工程的主要技术难点在于对基坑周围原状十的保护,防止地表沉降,减少对既有建筑物的影响。明挖法的优点是施工技术简单、快速、经济,常被作为首选方案。

6、事发地点位于地铁六号线文化公园站施工工地旁,广州地铁官方微博发布消息称,事发前施工单位在巡査中发现该地段地质有异常,判断有塌陷可能,随即联同街道通知疏散现场人员,疏散完毕后出现了塌陷,消防局赶赴现场搜救,并用生命探测仪侦测,确认无发现人员伤亡。 地面沉降有自然的地面沉降和人为的地面沉降。